close

2014-12-21 經濟日報 高雅玲

台灣人口只有世界的千分之三,土地面積不到世界的萬分之三,「人少地小」,但有許多事情為全球所關注,如便利商店、紅樹林保護區、摩托車密度、全民健保、垃圾不落地、不打烊的書店、路跑風潮,台灣的人口結構變遷,也是全球關注的一個焦點。

 

根據國發會2014年6月發布的人口推計報告顯示,台灣將於2022年開始面臨人口負成長的窘境。在過往的發展歷程中,從未經歷人口減少的景況,從民國初年的300萬人,一路增長至目前2,300萬人。

過去台灣處於人口增長的趨勢上,經濟活動熱絡,國家財政和稅收持續擴大累積,帶動消費與投資增加,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較為容易出現,因此過往的產經發展與規劃的思惟,都在人口持續增長的狀態下進行模擬與推動,但未來台灣人口將到達頂峰,之後開始減少。

以人口高齡化問題相當嚴重的日本為例,日本是唯一60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3%的國家,並自2010年起已連續五年呈現人口減少。

按照現在人口遞減速度,日本人口到2060年將從現在1億2,730萬人減少到8,600萬人,現有約1,800個地方政府到2040年可能消失523個。

日本人口負成長後,消費結構轉變,市場規模也縮小,大部分產業都受到影響,銷售方式隨之調整。

例如便利商店為強化對高齡者的服務,增加小包裝或散裝商品的陳列,以滿足獨居老年人的消費需求,並設置銀髮商品專區。

銷售電動按摩椅的店家,因高齡者不方便出門,也較羞於在店面試用產品,改為租賃方式,將電動按摩椅送到府試用。

建築業也將目標市場從「小家庭」轉為賣給單身者或推出老人住宅;汽車產業也積極投入安全駕駛系統與無人車的開發等。這些產業順應消費者需求的轉型,都源自於各別企業對於使用者需求的瞭解,以及發揮創意的創新作法。

勞動力減少所產生缺工問題也逐漸浮現,工作量大、工時長、薪資低廉的行業開始招募不到人手,例如服務外食人口的連鎖餐飲店,過去大量運用年輕打工族群填補勞動力缺口,但也因時薪不高、看起來不時尚、不具專業形象等刻板印象,即使提高時薪1.5倍也還是找不人。

餐飲店因找不到洗碗工,開始設置小型洗碗機、自動化點餐、送餐設備等。

人口減少的問題影響很大,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,銀髮商機的掌握,不是取決「年齡」,而是企業對於銀髮族「變化」的瞭解與體認,企業若能細究高齡者的言行,就不難發現銀髮族的需求,只要產品及服務可為銀髮族解決問題,遍及於食衣住行育樂等各類生活產業中的商機,才能得以掌握。

(作者是資策會MIC執行臺灣產業科技前瞻研究計畫資深產業分析師)

http://money.udn.com/storypage.php?sub_id=5612&art_id=592369

 

arrow
arrow

    door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