銀髮族相關新聞

放屁、脹氣、打嗝是身體警報器 2015-02-06 06:23 放屁、脹氣、打嗝是身體警報器 2015-02-06 14:23:44 【文/武蓉】 人體內腸胃道的氣,十之八九都是吃進去的,台北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何愛生表示,吃進去的包括「吃飯配話」,即邊吃飯邊講話吞下去的空氣,以及所吃

放屁、脹氣、打嗝是身體警報器
2015-02-06 06:23

【文/武蓉】

人體內腸胃道的氣,十之八九都是吃進去的,台北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何愛生表示,吃進去的包括「吃飯配話」,即邊吃飯邊講話吞下去的空氣,以及所吃的食物進入消化道後,在消化過程中產生的氣體。高雄榮總胃腸科主任許秉毅則說,人體腸胃道中經常存在約200毫升氣體,而我們平均一天透過吞吃食物、吞口水吞入的氣體就可能多達500~1000毫升。
胃腸道中有許多產氣桿菌,這些產氣桿菌消化了葡萄糖、乳糖或食物的殘渣後,即會產生許多氣體。大多數胃腸道內的氣體會往下藉由「放屁」從肛門排出,但部分胃內的氣體則可能會往上從嘴巴排放出來,就是所謂的「嗝氣」或「打嗝」。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指出,人體的消化道是一個空腔,從胃、小腸到大腸都可能有一些吃入的空氣或食物消化產生的氣體,一般而言,正常人一天平均放5至10次屁,共排出約500毫升的氣體。
俗話說:「響屁不臭、臭屁不響」,但臨床上有不少人放屁卻是「又臭又響」,甚至是連珠炮似的響不停,讓人尷尬不已,突如其來的異味甚至令人避之唯恐不及。陳冠仰說,放屁的聲量大小與氣體衝擊肛門括約肌的速度和力道相關,而排出的氣味則與吃下去的食物內容有關。
臭氣主要成分為硫化氫與甲硫醇,這些都是肉類、蛋等蛋白質在腸胃道消化、分解後產生的氣體。而腸道細菌在分解蛋白質食物後可能出現含??成分的代謝產物,也同樣會產生不好的氣味。許多民眾認為,排氣有臭味是代表腸道不健康或有宿便,不過,醫師認為氣味主要還是與攝取的食物種類、腸內好壞菌的分布與是否有正常排便有關。
連環屁,大腸癌徵兆
放屁是正常的生理行為,許秉毅表示,人體一天排氣20次以下都算正常,但如果好幾天完全沒有放屁就要當心,可能是腸道阻塞了。當屁量增加多於平常時,大多是因為吃太多產氣性食物或消化不良所引起,只需要改善飲食即可。但是,如果幾天沒有放屁,並伴隨有劇烈的腹脹及腸絞痛的人,必須注意可能有腸阻塞,需要緊急就醫治療。
臨床上,有些人會因經常放屁飽受困擾而就醫,例如曾有小學生上課頻頻放屁,被同學嘲笑是「鞭炮族」,也有人因常放臭屁而被取笑為「臭鼬」。許秉毅指出,無論是排氣頻繁或氣味不佳,多半和飲食有關,只要少吃產氣性食物如花生、地瓜、五穀米、高麗菜等,以及多攝取可幫助消化的益生菌或酵素,排氣頻率至少可以減一半。
很多人以為「放屁是健康的現象,放得越多越健康」,許秉毅說,雖然放屁是正常生理現象,但「屁多」常意味著消化不良,因而產生太多食物殘渣,被產氣菌所分解而放屁很多。有時屁多也是重大腸道疾病的症狀之一,部分大腸癌的患者會出現放「連環屁」的情形。如果屁多且伴隨有便血的情形時,應進一步就醫檢查。
易脹氣 消化道出問題
偶爾吃太多,酒足飯飽打幾個飽嗝沒什麼,但是,突然增加的打嗝問題可能不單純。陳冠仰指出,若頻頻打嗝,且頻率突然增加很多,要擔心的是消化道病變。
臨床上,常見急性腸胃炎病患因腸胃道發炎,導致腸道菌叢改變、壞菌分布增加,使得腸胃道氣體變多,讓患者打嗝不止;還有腸沾黏、腸阻塞或腸道腫瘤病人,由於疾病本身影響到正常的腸蠕動,會造成排便不通暢,使得氣體下不去,只能不斷往上衝,讓患者一直打嗝。
另外,因為膽汁的主要功能用於消化脂肪、蛋白質,膽結石患者因結石而常造成膽汁無法正常分泌,進而影響脂肪及蛋白質的分解和代謝,當食用富含脂肪或蛋白質的食物後,易造成代謝消化不良的形成,以致容易產氣,造成患者腸胃脹氣並增加打嗝異常的現象。
「有氣不出,會憋壞五臟。」許秉毅說,容易脹氣者可能與胃腸蠕動過慢有關,也可能是腸內菌產氣太多或因身體老化導致胃腸道消化?減少引起消化不良。一旦人體的消化能力變差,體內食物殘渣就會變多,進而被腸內菌分解會產生大量氣體。臨床上,曾遇到不少患者為了減肥,突然改吃素食,結果吃的全是五榖米、地瓜、豆類、花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,讓肚子脹到受不了。
缺乏運動也是導致腸胃道蠕動過慢的主因。許秉毅強調,少運動者、常吃生氣食物者、年長者、便秘者及乳糖不耐症患者,最容易發生脹氣。「胃腸決定一個人的健康」,建議早起散步、活動筋骨,能促進血液循環,活絡消化系統,就能喚醒腸胃道的功能。
頻頻打嗝,小心癌病變
至於打嗝則是因為胃及橫膈膜受到刺激而產生劇烈收縮,使得胃內氣體迅速由胃的賁門進入食道,再由口腔排出所引起。由於氣體排出瞬間的爆發力極大,打嗝可能發出很大的聲響。在公共場所中頻頻打嗝不但讓人感到難堪,也可能是象徵身體健康出狀況的警鈴響起。
一般人可能認為打嗝是小毛病,不必太在意,但是,頻繁且音量極大的打嗝,不但容易引起旁人側目,更讓患者窘到都不敢出門,無法有正常的社交生活。何愛生指出,曾有飽受打嗝之苦的年輕上班族求診,不斷打嗝,且打嗝聲音極大,響亮有如開香檳一般,經過胃鏡檢查並無異常,最後發現是病患初入職場,工作壓力過大、情緒緊張,導致橫膈膜不自主收縮,頻頻打嗝,止都止不住,這類病患屬心因性打嗝,經過醫師開導放輕鬆或壓力解除後,多半可不藥而癒。
許秉毅說,引起打嗝的神經中樞在腦幹,當一下子進食過量,胃突然脹起來,就容易刺激到胃壁上的感覺神經,而將訊息傳達到腦幹,引起打嗝的反應。一般人一下子吃得太飽或吃太多辛辣的食物,就可能引發打嗝,這類的打嗝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。但是,當打嗝頻繁到影響睡眠、作息,或打嗝合併胃酸逆流、胸悶胸痛等症狀,以及每天頻繁打嗝超過一週,則可能「病因性的打嗝」,應立即就醫檢查病因。
臨床上,許秉毅曾發現有肝腫瘤患者因為腫瘤壓迫到橫膈膜,誘發持續性打嗝,使病患整天都在打嗝,連睡覺也停不下來,影響到睡眠;還有胰臟癌患者打嗝了三天三夜,最後帶著黑眼圈來就醫。除了消化道腫瘤外,腦瘤、腦中風的患者也可能出現持續性打嗝的情形。
另外,尿毒症患者由於尿毒無法透過腎臟排出,累積在體內刺激到神經時,也可能以頻頻打嗝表現;而部分化療藥物由於具毒性,也可能刺激腦神經讓患者打嗝打個不停。
8成打嗝的人,胃食道逆流作怪
在腸胃科門診中,多數打嗝的病人,約有8、9成以上都和胃食道逆流有關。何愛生指出,打嗝是胃食道逆流的主要症狀之一,如果持續打嗝,加上胸悶、胸部灼熱感(俗稱「火燒心」)、溢酸水、喉嚨有異物感等症狀,尤其逆流而上的酸水「五味雜陳」,令人非常難受,可確診是胃食道逆流作怪。
目前胃食道逆流患者是腸胃科門診中最大宗的病患。「10個做胃鏡的患者中,有8個是胃食道逆流病人」,何愛生指出,近年來這類病患不斷增加,胃食道逆流是標準的現代文明病,固然和民眾的飲食西化有關,例如多吃油炸物、含高油脂食物、甜食、碳酸飲料及辛辣、刺激性食物等,更和生活型態、工作壓力大及肥胖問題息息相關。
何愛生進一步分析,台灣勞工工作時數在全球排名名列前茅,大多數人工作到晚上七、八點,吃完晚餐可能已經九點、十點了,吃完飯不是歪在沙發上,就是為了第二天還要早起上班,很快躺平睡覺了;更不用說有人為了工作熬夜,半夜吃宵夜,腸胃道整天不得歇息,如此日日周而復始,不但容易發胖,也讓胃食道逆流在不知不覺間上身,而且吃得越胖、症狀越嚴重。
許秉毅指出,40至60歲的人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,常是一些飽受工作壓力摧殘,身心負荷已到達臨界點的中年上班族。
胖子易胃食道逆流,減肥為第一要務
千萬別被電視上胃食道逆流藥品廣告中愛吃甜食、喝咖啡,但身材苗條曼妙的模特兒騙了!何愛生說,廣告前半段吃甜食、喝咖啡,可能刺激胃酸分泌,導致胃食道逆流,但模特兒的身材和臨床上看到的病人卻是「差很大」。
胃食道逆流患者雖然也有瘦子,但仍以肥胖者居多,尤其身體質量指數(BMI)對胃食道逆流症狀與改善程度影響最大,凡是BMI超過25、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、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以上者,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比例越高,胃食道逆流與肥胖呈現正相關,且肥胖對胃食道逆流的影響更勝於飲食種類。因此,對於肥胖且嚴重胃食道逆流的病患,減肥為第一要務,一旦患者配合體重控制,病情往往也能有效改善。
胃食道逆流患者除了給予制酸劑減少胃酸逆流,有些病患也會同步使用腸道順向蠕動劑,減少胃酸從十二指腸逆流而上。
不過,何愛生強調,胃食道逆流和生活型態、工作壓力有關,像兒童吃漢堡、薯條、可樂、汽水等高油脂食物、油炸物和碳酸飲料的機率最高,但臨床上,10歲以下的胃食道逆流患者非常罕見,顯示食物雖然和胃食道逆流相關,但不良的生活作息,例如過晚進食、吃完後立即平躺或坐著不動以及壓力過大等,才是現代人胃食道逆流病情激增的主因。
屁從哪裡來?
食物進入口腔時,咀嚼成小顆粒經食道傳送到胃部,胃將食物充分研磨並初步分解蛋白質後送入小腸,食物在小腸被充分消化吸收之後,剩餘的食物殘渣會被送入大腸;大腸適度吸收殘渣所含的水分後,將糞便自肛門排出。而大腸內有許多腸內菌,以食物 殘渣為食,會分解殘渣產生氣體,若這些氣體往下自肛門排出,就是放屁了。
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常春月刊》383期;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

常春月刊堅持一貫專業、 前瞻、客觀的報導,每期聘請醫學界權威及專 業醫師執筆,提供實用的醫葯常識及正確的保健之道。內 容豐富多元, 深入淺出,掌握最新醫葯新知 與保健趨勢,是每個家庭健康資 訊的重要來源,更是家庭必備的參考書。

Recommended article: Chomsky: We Are All – Fill in the Blank.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
溫溫的熱水袋 小心低溫燙傷!
2015-02-06 06:23

溫溫的熱水袋 小心低溫燙傷!

2015-02-06 14:23:42

【文/連以晴】

許多年長者或是手腳容易發冷的女性在家會使用電熱毯、電暖器、熱水袋,外出則在口袋、衣內放置暖暖包,抵禦寒風刺骨的冬季。持續散發出舒適低熱的溫度,讓使用者暖和凍僵的四肢,成功解除畏寒的警報。更有許多人喜歡在睡覺時使用,將電熱毯、熱水袋、暖暖包放進被窩中一同窩著,睡得更香甜。提醒您,使用這類低溫發熱產品時要特別謹慎,不要覺得溫度不高而疏忽,反而更容易發生燙傷的情形。
44℃達6小時,就會低溫燙傷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,每每到了冬天,臨床常碰到受低溫燙傷的患者,問診後會發現,有些人是因為睡覺時裹著暖暖包或電熱毯一同入眠,在無意識的狀況下,同一部位的皮膚長時間接觸低熱而引起燙傷。
除此之外,也有些人及年長者為了改善下肢冰冷的狀況,習慣將熱水袋或暖暖包放在小腿、腳部,或使用電暖器以提升下肢溫度。所以,導致最容易發生低溫燙傷的部位就是下肢包括大小腿及腳部;除了下肢,因下背痛長時間頻繁熱敷也易導致網狀灼熱性紅斑的產生。
一般來說,當蛋白質接觸到60℃以上的溫度就會發生變性,人體皮膚含有許多的蛋白質,一旦皮膚接觸低溫發熱的產品,當溫度提升到60℃以上,數分鐘後即會發生燙傷。不過,人體的皮膚是很脆弱的,即使只有44℃,摸起來感覺溫溫的而已,但只要同一部位連續接觸長達6小時,也會造成燙傷,隨著時間越長,燙傷程度也會越嚴重。燙傷初始,皮膚會開始泛紅、發熱,這是皮膚表皮層燙傷的表現;若仍沒有移除發熱原,持續接觸熱能,傷害將會延伸到真皮層而產生水泡。
燙傷時,用冷水敷20分鐘
發生低溫燙傷時,首先要移除保暖產品,並以冷水冷敷燙傷患處15~20分鐘,以快速降溫並減低熱能在皮膚上的時間;要特別注意的是,不要直接以冰塊冰敷患處,以免造成皮膚進一步的刺激與傷害,如果想要使用冰塊,應用布巾包住,但最好的降溫方法仍是以冷水為佳。不過,如果已經出現水泡了,建議盡快送醫治療,經由醫師專業判斷是否需要抽取水泡內的液體,並給予口服藥及外用藥膏,以避免細菌感染及加速皮膚復原。
由於各種保暖發熱產品不是一下子就飆升溫度,很容易讓使用者掉以輕心,尤其是熟睡時不會即刻警覺到溫度過高,因此,不建議在睡眠時使用。潘企岳表示,低溫燙傷即便有傷口也很少有疼痛的感覺,許多患者都是長達1~2週後,因同一部位長期接觸熱能,導致損害擴大、疼痛感明顯,才警覺自己燙傷了。為避免低溫燙傷的危險性,提醒年長者或末梢神經遲緩的患者,應盡量小心使用這類產品。
誰會特別容易低溫燙傷?
年長者:
感覺遲鈍、皮膚薄,不容易感覺到痛,較容易發生燙傷。
末梢神經傳導遲緩患者:
例如糖尿病患者的神經傳導功能較差,再加上血液循環不佳,對熱、對痛的感覺反應遲緩,使用保暖產品會增加燙傷的機率。

避免低溫燙傷注意事項
˙發熱物不要直接接觸皮膚,像暖暖包應貼在衣服上方、電熱毯及熱水袋包上一條毛巾,隔絕皮膚與熱能的直接接觸。
˙不要長時間於同一部位使用,最好30分鐘就換位置,假如暖暖包一開始貼在腹部的位置,30分鐘後可以換到下肢部位使用。
˙睡覺時不要使用保暖產品。
˙若希望在睡覺時使用保暖產品,建議選購定時恆溫的商品,將危險性降至最低。
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常春月刊》383期;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

常春月刊堅持一貫專業、 前瞻、客觀的報導,每期聘請醫學界權威及專 業醫師執筆,提供實用的醫葯常識及正確的保健之道。內 容豐富多元, 深入淺出,掌握最新醫葯新知 與保健趨勢,是每個家庭健康資 訊的重要來源,更是家庭必備的參考書。

Recommended article: Chomsky: We Are All – Fill in the Blank.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
盤點你的餐,春季養肝怎麼吃? 5大養肝好食物
2015-02-06 06:23

盤點你的餐,春季養肝怎麼吃? 5大養肝好食物

2015-02-06 14:23:41

【文/王淺淺】

經常感覺煩躁,還出現口乾舌燥、口苦、口臭、頭痛等症狀,求診中醫師,有可能會被診斷出是因為「肝火旺」所導致。有些人聽到「肝火旺」,誤以為是肝臟器官出現毛病,急忙到醫院進行一連串的檢查,卻又「一切正常」,究竟是中醫師誤診,還是西醫沒有找出問題所在?
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,西醫的「肝」,指的是消化系統的「肝臟」,而根據中醫的臟象學說,「心」、「肝」、「脾」、「肺」、「腎」除了指實質的器官外,還代表5種生理運轉的機制。廣義來說,中醫所指的肝主管所有代謝循環,包括情緒、精神及神經系統,更精確地說,包含了西醫的肝臟、眼睛、神經、精神、血液、循環和內分泌等系統的部分功能。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內科兼任醫師黃建榮更進一步解釋,肝是調節人體氣血循環的重要器官,當一個人鬱悶想不開的時候,肝氣就會不順,正所謂「肝氣鬱結」,如果肝不好,疏泄功能受影響、氣血不順的話,就會引起肝火旺,這時就會有頭痛、頭暈、失眠、長痘痘等症狀。而春天正是「養肝」的季節,該怎麼吃,才能把「肝」調節到最佳狀態?
中醫師推薦養肝食材
接下來請3位中醫師共同推薦5種春季的保肝天然食物,一起來了解其機轉、生活應用,洗選存放等要點。
糙米 「和五肝、好顏色」、助身體修復
日本的玄米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糙米,是稻米收割後除去不可吃的外榖皮部分。比起白米,糙米含有更多的營養,每餐半碗的糙米飯,營養價值遠超過吃一碗白米飯,其中包括豐富的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E、維生素K、膳食纖維等營養素。
中醫稱糙米「和五肝、好顏色」,意思是說,常吃糙米不但可以安和五臟、祛病延年,還能讓容貌更加潤澤,常保青春。糙米是所有穀物中最能促進消化的食物,對腸胃很好,膳食纖維能改善便秘困擾,而且肝主修復,糙米當中的維生素B群,最有利身體的修復與調養工作。
選存方法:
糙米在超市或雜糧行都買得到。購買的時候要注意米粒的顆粒完整,不要有碎裂或粉末情況,顏色呈現淺褐色,一次購買的份量不要太多,避免長期存放長米蟲,如果沒有吃完可以存放在冰箱保鮮。而且糙米的料理方式相當多元簡單,不管是煮飯、煮粥或是打成米漿食用都很好吃,蒸煮前利用清水掏洗1~2次即可。
堅果 養肝血、疏肝理氣、幫助代謝
堅果類食物,例如花生、芝麻、核桃、腰果、松子、瓜子、杏仁果、開心果等,吃了可以養肝血、益腎精、疏肝理氣、緩解焦慮,每天約2兩即可(約手掌一把的份量)。
其含有豐富的脂肪含量,而且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,能使排便順利、養顏美容、增加體力、調整體質等,對於人體代謝循環很有幫助。此外,還有維生素A、B1、B2、B6及各種有益的酸、鈣、鎂、鐵、鉀、氨基酸等多種礦物質。
不過,堅果類也可能是過敏原,因此,有氣喘過敏的人,或是已經對蝦蟹甲殼等食物過敏的人,吃的時候就必須適量注意。同時,因為有利排便順暢,所以腸炎腹瀉患者也不適合吃太多堅果。初次吃堅果的人,建議只吃2~3顆測試一下。
選存方法:
堅果是一種營養豐富,味道香甜的乾果,除了做為打成精力湯食材外,也可當零食食用,又可入菜製成美味佳餚,許多人會選擇油炸、鹽漬或糖漬調味堅果。選購的時候,可以挑選外觀完整、有色澤光亮、顆粒飽滿的堅果,最好應該帶有淡淡的堅果類香味,存放時不可讓陽光直射,就算置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,也最好在短時間內食用完畢,或是可以將沒吃完的堅果放在密封罐中,或是放入冰箱冷藏儲存,延長保鮮期。
豬肝 以形補形
豬肝就是豬的肝臟,又稱肝片,富含鐵質及葉酸,是營養素鐵質的寶庫,也是維生素B12的很好來源,傳統的中國人很喜歡吃豬、牛等家畜的內臟食物,除了飲食習慣外,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醫所說的「以形補形」的觀點,例如豬心補心、豬肺可補肺、豬腰子能補腎、核桃能補腦、豬腳補腳筋、豬肚可治胃、豬皮則治皮膚、鹿鞭更擁壯陽功效等。
不過,提醒民眾,現代人營養通常過盛,尤其肥胖的人非常地多,所以,就算想要吃肝來補肝,也要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態,豬肝富含膽固醇及高普林,因此,心血管疾病及痛風患者(包括高危險群)應該依照醫師的指示來食用,以免加重病情。
選存方法:
挑選豬肝時,一定要以新鮮為原則。在超市購買,仔細看外包裝所標示的保存期限,而且最好是有CAS認證、標示的冷藏豬肝;而若是在傳統市場,就要靠自己的眼睛和嗅覺去判斷,肝臟整體的呈色,應該是新鮮的暗紅色、表面光滑沒有腫塊及白斑,摸起來質地柔軟,如果顏色暗沉又乾澀,就表示已經不新鮮,而聞起來有股腥臭味就是開始腐壞;買回來的新鮮豬肝也不要急著立刻烹調,建議把豬肝放在自來水龍頭下沖洗10分鐘,再放在水中浸泡半小時,每次買的份量最好當次吃完不要存放。
韭菜 春菜第一美食,潤腸養肝
味道強烈的韭菜,具有潤腸養肝的作用。春天人體肝氣容易偏旺,同時影響到脾胃消化吸收功能,因此,建議民眾春季養肝可以多吃韭菜,增強人體的脾胃之氣,對肝功能也有幫助。
此外,韭菜具保暖、健胃的功效,當中所含的粗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,幫助人體的消化系統作業,加上一、二月份正好是韭菜生長收成的季節,當季的食材最好吃,所以韭菜自古就享有「春菜第一美食」的美稱。
選存方法:
在挑選韭菜的時候,要留意韭菜的葉片有光澤,頭部的膜不應該脫落,尾端的地方如果出現摺傷、枯黃、爛掉,就表示收成或擺放的時間過久,因此,建議民眾採購的時候可以透過摺韭菜來看新鮮度,從頭部先摺,一摺就斷就是整根都很嫩;如果摺不斷,再往上摺,直到摺斷,就表示自摺斷處往上都嫩度足夠;買回來的韭菜,可以用數張紙巾或白報紙包住後,放入冰箱冷藏,通常可保存2~3天。
奇異果 提升代謝、造血功能
就中醫的觀點而言,奇異果含大量維生素C,可洩體內所有毒火涼而不寒,有助於幫助肝的代謝、造血及過濾,而且奇異果為低GI食物,能減少飢餓感,維持定量飲食,吃多了也不會變胖,相當健康。唯一要注意的是,奇異果含高鉀,腎功能異常或正在洗腎的人就不適合吃。
根據《美國營養學會期刊》從營養成分與熱量的比值計算出食物的「營養密度」,奇異果是營養密度排行第一的水果;衛生福利部的資料也顯示,奇異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,每100克奇異果就含3克的膳食纖維,而當中的寡糖,也可增加保水性,軟化糞便,其豐富的果膠成分以及其特有的含硫蛋白分解酶,可促進腸道蠕動,預防便秘、排除體內毒素。
選存方法:
以果實飽滿、絨毛密布最好,至於成熟度,可從果香和果蒂判別,如果聞起來果香清新,果蒂已軟,就表示已經熟成,沒有立刻吃完的話,建議單獨放在冰箱中,不要與其他水果混放,以免接觸其他水果釋放的乙烯氣體,讓奇異果過熟;如果奇異果聞起來帶有點酒味,那就表示果實太熟了,建議立刻吃完;如果摸起來還有點硬硬的,這種還沒熟的奇異果,直接放在陰涼室溫下保存即可。想催熟的話,就和蘋果等放在一起,很快就可以熟成享用。
雙決明粳米粥
藥材:草決明3錢(炒制)、白菊花3錢、石決明(九孔)3錢,共煎取汁。
食材:石決明(九孔)50克、鹽漬梅3粒、熟薏仁10克、熟燕麥15克、粳米粥200克(約1人份)。
作法:
1.九孔做好洗淨處理後,放入滾水中以燜泡方式4秒鐘即刻取出,放冷水中,用手掏出肉質,再次洗淨皮表備用。
2.鹽漬梅取出子核後,梅肉剁碎備用。
3.取藥湯200克加入粥中一同滾煮後,再放入熟薏仁、熟燕麥及鹽漬梅、九孔,待所有佐料的鮮味都交融一起,即可食用。
養生功效:清肝明目,降血壓、降血脂,治療便秘,疏緩情緒壓力。
紅豆糙米排骨湯
食材:紅豆100克、糙米20克、排骨100克。
作法:
1.將紅豆糙米洗淨,排骨洗淨汆燙去血水。
2.將排骨與紅豆、糙米放入鍋中,加適量水煮至熟爛,即可食用。
養生功效:清肝明目,降血壓、降血脂,治療便秘,疏緩情緒壓力。
韭菜豬肝湯
食材:肝250克、韭菜200克、薑3片。
作法:
1.將豬肝洗凈,切薄片,用清水浸泡至水清。
2.用適量生粉、油和鹽醃10分鐘,韭菜去根切段備用。
3.適量清水和薑片放入煲內燒開,放入韭菜和豬肝滾熟,下鹽調味,即可食用。
養生功效:養肝補血,助益陽氣。
枸杞肝片
藥材:枸杞子2錢、菊花3錢。
食材:青江菜70克、豬肝片100克、草菇片20克、雞骨架600克、料理米酒1大匙、蔥5克、薑5克、紅蘿蔔5克。
調味料:低鈉鹽1∕2匙、胡椒粉1∕4匙、紹興酒1匙。
作法:
1.雞骨架加入一倍半比重的水及菊花先熬30分鐘後,再用紗布過濾出湯汁備用。
2.蔥、薑、紅蘿蔔各切薄片備用;枸杞子用冷水浸泡洗淨備用。
3.豬肝片切0.5公分厚片,加入薑末、料理米酒,拌勻醃10分鐘後,再放入滾水汆燙(約5秒鐘),撈出洗淨。
4.取作法1的料下鍋煮滾,再放作法2的料及調味料微滾,在整個湯料汁作好調味後,再放入作法3的料,即可起鍋。

養生功效:補血養肝明目,防止慢性結膜炎、角膜炎。
天麻鮑魚拼盤
藥材:明天麻片3錢(先煎汁備用)。

食材:鮑魚9只、蔥5克、薑5克、沙拉醬(不帶很甜)3大匙。
作法:
1.蔥切珠花狀,鮑魚洗淨外殼層的烏黑黏液,各自處理備用。
2.取藥材湯,加薑入鍋滾煮後,先取一茶匙量加入沙拉醬中拌勻備用。其餘的藥湯把鮑魚放入,以燜泡的方式約20秒鐘取出。
3.取作法2的料把肉挖出後,倒翻置於殼中,此時肉質肉臟已經朝外擺置,再用沙拉醬汁澆淋表層,放入已預熱的烤箱(240℃)烤2分鐘,見外層焦黃即可取出,用蔥花點綴即可。
養生功效:專治高血壓、眩暈、神經性偏正頭痛、心悸失眠,為兼具補養平肝的滋養藥膳。
銀耳筍片補肝湯
藥材:淮山藥3錢、枸杞子3錢、黨參3錢、黃耆1兩、大棗20顆(何首烏3錢、女貞子3錢先煎取汁)。
食材:豬肉片600克、煮熟筍片75克、銀耳(發水)75克、蘆筍50克、蛋1個、玉米粉1大匙。
調味料:低鈉鹽1∕2匙、紹興酒1匙。
作法:
1.先取藥湯中的准山、枸杞、黨參,其餘用紗布瀘淨湯汁,其他藥料有些因口感較差,不宜入湯,可以丟棄。
2.豬肉切薄片,拌入全蛋汁1∕2量、玉米粉,輕微撈勻,以達到外表均勻沾衣的功效。

3.蘆筍斜刀切片,銀耳切小朵狀,各自處理備用。
4.鍋中滾水加白醋1匙,取作法2的料入鍋汆燙一下,時間不宜太久,即可撈出洗淨。
5.取藥湯入鍋,放作法1的料、作法3的料,筍片略滾一下,放調味料,加入作法4的料,除清湯面雜質泡沫即可。

養生功效:補肝腎、強化造血功能、治頭暈目眩、抗衰老,長期服用秀髮烏黑亮麗,並有降低血脂功效。
銀杞明目雞湯
藥材:銀耳1兩、枸杞子3錢、茉莉花2錢。
食材:雞肝100克、絲瓜75克、香菇2朵、薑10克、雞高湯400克。
調味料:紹興酒1匙、低鈉鹽1∕2匙。
作法:
1.雞肝切除血管滯留組織後,再切0.5公分薄片,加紹興酒1∕2匙醃漬10分鐘,再放滾水汆燙洗淨備用。
2.絲瓜切除莖皮組織,瓜肉切薄片,香菇斜切薄片,薑用磨薑器磨成薑茸。
3.取雞高湯入鍋煮滾,放作法2的料及各式藥材在鍋中用小火微煮5分鐘,除清湯面雜質,下調味料及作法1的料,再小煮一下即可。
養生功效:銀耳防治血管硬化、高血壓、眼底出血等症,合併枸杞的明目補肝腎,茉莉花開胃醒脾,絲瓜清熱涼血,可讓眼珠黑白分明。
蜂蜜芹菜汁
食材:芹菜40克~50克、蜂蜜適量、水50c.c.。
作法:
1.將芹菜洗淨切段備用。
2.將芹菜放入果汁機並加50c.c.的水搾成汁。
3.過濾掉菜渣加入蜂蜜調和,即可飲用。
養生功效:健胃、利尿、平肝、降血壓、鎮靜、止血、治療便秘的作用。
玫瑰花茶
食材:玫瑰花10~20克(依需要自行搭配,如紅棗、枸杞、陳皮...)。

作法:
1.準備好玫瑰花瓣乾貨或其他搭配乾貨放置茶杯內。
2.用沸水沖泡約5分鐘,即可飲用。
養生功效:疏肝氣、解鬱悶,性溫,味甘微苦,藥理有理氣解鬱、和血、散瘀、調經之功效。
為什麼春天要養肝?
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說,按照中醫理論,四季各有不同的養生原則,春天萬物蓬發、動物甦醒,大地逐漸回暖、陽氣開始升發;就人體方面來講,剛好也是肝氣生發、活動力漸盛和擺脫疲倦的時機,是生機盎然的季節,所以,春天是養肝的好時節。
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常春月刊》383期;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

常春月刊堅持一貫專業、 前瞻、客觀的報導,每期聘請醫學界權威及專 業醫師執筆,提供實用的醫葯常識及正確的保健之道。內 容豐富多元, 深入淺出,掌握最新醫葯新知 與保健趨勢,是每個家庭健康資 訊的重要來源,更是家庭必備的參考書。

Recommended article: Chomsky: We Are All – Fill in the Blank.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
1px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or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