銀髮族相關新聞

防禦花粉過敏妙招 2015-03-13 10:39 防禦花粉過敏妙招 2015-03-13 18:39:24 【採訪撰文/郁筱惠;諮詢/悅兒親子中醫診所副院長余兆蕙;攝影/桃樂絲童趣攝影;Model/漂亮媽咪張菱玲、帥氣爸比林昱翰、可愛寶寶林芷妤】 認識春季花粉熱 什麼是花粉熱?悅兒親子中

防禦花粉過敏妙招
2015-03-13 10:39

【採訪撰文/郁筱惠;諮詢/悅兒親子中醫診所副院長余兆蕙;攝影/桃樂絲童趣攝影;Model/漂亮媽咪張菱玲、帥氣爸比林昱翰、可愛寶寶林芷妤】

認識春季花粉熱

什麼是花粉熱?悅兒親子中醫診所副院長余兆蕙醫師表示,「花粉熱」顧名思義,是以花粉為過敏原所導致的一種發炎過敏反應(中醫可視為風證的一種)。

由於花粉而引發體內產生一連串的免疫反應,肥大細胞分泌大量的組織胺,而組織胺會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,當通透性增大時,導致血管中的發炎介質及白血球快速集中,而引起各種外顯的臨床過敏症狀。

像是眼睛、鼻腔等黏膜組織及全身皮膚等處,均可能引起過敏症狀。花粉引起的過敏主要表現在「眼睛、鼻腔、身體皮膚」三大部位。

鼻腔屬於最常見的過敏部位,症狀包含: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、發癢;眼睛症狀則為發癢、紅腫及流淚,甚或過敏性結膜炎;有些則反應在皮膚上,如紅疹、搔癢、蕁麻疹等;少數患者會有全身性症狀如發燒,但最嚴重的,則是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等危急情況。

然而余醫師指出,過敏反應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差異多半很大。花粉熱引起的過敏症狀,大部分表現在鼻子、眼睛及皮膚等處。當然,引起嚴重發燒及過敏性休克的人通常較少,但家長仍需留心觀察寶寶的身體情況。

有的寶寶對花粉較為敏感,亦即身體的免疫細胞對於過敏原反應強烈,故而很有可能僅僅只是少許接觸,馬上也就發生立即性的過敏反應,而當下也會非常的不舒服;此外,有的寶寶,則對花粉的反應沒有那麼的明顯;可能是出外接觸過敏原回家過一兩個小時後,才慢慢表現出相關的過敏症狀。

花粉症的舒緩妙招

民間傳說,以毒攻毒?

當孩子出現花粉過敏的徵兆,能幫寶寶做哪些緩解呢?余醫師表示,民間傳說「以毒攻毒」,如:每天給寶寶喝蜂蜜水、吃一匙花粉,其實是源於治療過敏疾病的「減敏療法」概念。

原理是利用大量過敏原去刺激身體的免疫細胞,使之漸漸適應外來過敏原的刺激,讓免疫系統逐漸對這些過敏原去敏感化,讓身體習慣這些過敏刺激,這樣日後即便碰到過敏原也不至於引起太強烈的症狀與反應。

然而余醫師表示,上述的減敏療法,是為一種訓練免疫耐受性的治療方式。嚴格來說,仍應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評估後方可採納。因此,坊間所傳說的這類民俗療法,仍具有某些危險性。

若是自己喝蜂蜜水或是吃花粉,一般家長並不知道該食品內含的過敏原有多少存量,因此也無法掌控給寶寶食用的量。再者,如果這些蜂蜜水及花粉的來源不明,甚或含其他可能引起過敏的成份,也可能引發更強烈的過敏反應,更可能危害寶寶的健康。

其次要注意,一歲以下的寶寶,並不建議食用蜂蜜水,這也是家長必須留心的部份。尤其對花粉較為過敏的寶寶,如果家長對減敏療法有興趣,仍建議必須經過專業醫師評估才會比較安全。

攝影/桃樂絲童趣攝影

分享

用薄荷棒輕抹人中

當寶寶花粉熱症狀出現時,家長該如何做比較好?余兆蕙醫師建議,可以在家幫寶寶做舒緩按摩,或用濃度不那麼刺激的薄荷棒,來減緩寶寶因花粉所引起的鼻道過敏及不適,這也屬於治標的良方。

薄荷在中醫的理論,是屬於辛、涼性質的藥材,具有通竅的功效,能讓整個鼻腔血管變得更通暢。

因此,使用薄荷棒是可以的,但要避免濃度太高。假使寶寶的症狀嚴重,像是眼睛很明顯的腫起來,或影響到整個鼻腔腫大或呼吸困難,建議家長仍應該帶寶寶盡速就醫為妥。

而根據寶寶症狀不同的嚴重程度,醫師可能會開立抗組織胺、吸入性類固醇、口服性類固醇或抗白三烯素來做治療;當然,若寶寶屬於較長期且嚴重的花粉過敏時,醫師也會與家長評估是否需要給寶寶運用恰當的減敏療法。

關於薄荷棒的正確使用方法,余醫師表示,薄荷棒是屬於改善鼻道過敏症狀的方法,可對寶寶的上呼吸道過敏有所緩解。原則上應塗抹於鼻腔外圍部位(切勿直接深入鼻腔),也就是鼻孔下方的人中四周,讓寶寶隨呼吸時,使鼻腔黏膜有所吸收,也就會有明顯的舒緩效果。

用指腹揉壓迎香穴

迎香穴的位置,位在鼻翼周圍旁開0.5吋處。由於寶寶的臉頰很小,家長可直接將自己的手拇指或食指放在寶寶鼻翼兩旁,輕輕按壓即可,每次約按壓2~3分鐘左右,整個鼻道就會舒服很多。這種舒緩的方式,也適用於平日寶寶鼻塞、鼻子症狀嚴重不適時,都建議家長可以幫寶寶試試看。

余醫師提醒,上述提供的舒緩方式,可用於寶寶鼻道過敏急性期緩解,然而,如果症狀僅屬於眼睛的問題,則不建議家長自行處理。因為眼睛部位敏感脆弱,治療上也需要特別謹慎,因此,如果寶寶若屬於眼睛過敏為主的症狀,則建議請醫師協助診斷治療較妥。

健康補給站

只要在花粉量多的季節及區域,或風大、氣候乾燥易於及花粉遍布散播等處,都是容易讓寶寶發作花粉熱的因素。

以台灣為例,花粉熱的主要集中季節和月份,就在春天花朵盛開(3~5月)及秋天(9~10月)風大乾燥的季節。除了春天之外,在秋日也是一些花草樹木的授粉季節,因此,在台灣會有兩波花粉熱的高峰。

花粉微粒細小且輕,透過風的傳播,會從口鼻接觸黏膜組織,進而引起明顯的花粉過敏反應。據前年數字統計,春秋兩季,這一段時期花粉熱(季節性過敏)的患者,約有400多萬件,同時這段時間,因為花粉熱等過敏性疾患就醫的患者,為平時的兩成以上。

通常一歲以上的寶寶,因為有較多機會隨家長外出踏青遊玩,因此這些寶寶往往比較會是花粉熱可能發生的年幼族群。其次,大部分的過敏疾病,多與家族遺傳有關;若家族有遺傳性的花粉症,則家長也要留意寶寶可能較易產生花粉熱的過敏症狀,若外出至花粉傳播地區則應配戴口罩防護。

中醫觀點認為,花粉這類外來的刺激物質所引起的身體過敏反應大部份為一種「外風」證候,根據表現不同而有風寒風熱證候的分別。

常用荊芥、防風、蒼耳子、薄荷、玉屏風散等藥材,可祛風固表並調理寶寶的肺氣,提昇免疫力,故余兆蕙醫師表示,一歲以上的寶寶,亦可運用中藥漸進調理,以使寶寶日後面對這類過敏原時,也能有更為招架的抵抗力喔!

余兆蕙

學歷:長庚大學中醫學系中西醫雙學士

經歷: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兒科主治醫師、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兒科總醫師、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兒科住院醫師

現任:悅兒親子中醫診所副院長

【更多內容請見2015年03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

榮獲新聞局雜誌出版金鼎獎,是新婚夫婦、準父母必讀,兼具實用性、權威性、知識性的婦幼專業雜誌,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,孕育健康,醫學新知、家庭保健及育嬰技巧等,應有盡有。 針對胎兒、孕婦保健常識等,各種孕婦所關心的主題,在每一期雜誌中都會作深入的探討。
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
寶寶什麼時候吃水果?
2015-03-13 10:39

寶寶什麼時候吃水果?

2015-03-13 18:39:08

【採訪編輯/吳慧敏;諮詢/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林鈺珊;模特兒/卡哇伊寶寶陳亭妘;攝影提供/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】

水果好處多多,讓寶寶從小愛上它

水果有什麼營養價值,讓我們每天必須均衡攝取足夠的量呢?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林鈺珊表示,大多數的水果都富含維生素C、碳水化合物、纖維質、維生素A、和鉀。

特別是維生素C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,具有抗氧化的作用,如果缺乏維生素C,廣為人知的就是會造成壞血病。雖然在蔬菜當中也含有維生素C,但由於蔬菜經過加熱烹調之後會流失維生素C的成份,因此,水果仍是人體維生素C最主要的來源。

此外,林鈺珊營養師指出,現代寶寶的便秘問題嚴重,適量攝取水果好處多多。最後,各種不同色彩的水果分別有不同種類的「植化素」(Phytochemicals),植化素主要擔任抗氧化的角色,像是橘紅色的水果如柑橘、木瓜等,富含β-胡蘿蔔素;紫色、黑色的水果如葡萄等,則含有花青素;白色的水果如香蕉等,則富含硫化物;紅色的蔬果如蕃茄等,富含大家耳熟能詳的茄紅素。

林鈺珊營養師認為,當寶寶開始吃副食品之後,鼓勵家長循序漸進讓孩子嚐試不同種類的水果,也能養成孩子從小喜歡吃蔬果的好習慣。是不是任何的水果都可以吃呢?

其實只要寶寶沒有過敏的症狀與哽咽窒息危機,基本上水果沒有任何的禁忌,任何的天然食物都必須均衡攝取、不偏食,才能帶給人體最佳的營養價值。那麼,一歲前的寶寶在吃水果時應該掌握哪些原則呢?

寶寶什麼時候吃水果?

進入副食品的寶寶,先嚐試果泥

寶寶開始進入副食品的階段約在出生後的四至六個月之後(主食仍以奶類為主,副食品為輔),這時候的寶寶對味道也會特別的敏感。由於此階段的嬰兒尚未長牙、咀嚼能力也尚未成熟,所以大多數的父母都會覺得「果汁」是最適合給寶寶食用的方式。

不過,林鈺珊營養師指出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,4~6個月的寶寶如果要吃水果,建議以「果泥」為主,例如常見的蘋果、香蕉等可以製成果泥的水果即可,並且選擇當季、當地盛產的水果。

食用方法是將水果徹底洗乾淨後(雖然部分水果的果皮也含有營養成分,但有越來越多的水果殘留農藥污染,因此吃任何的水果都要洗乾淨、削皮),去皮、去籽,將水果切成適口大小,如葡萄等圓型水果也要切,再將其打成泥或磨成合適質地給寶寶吃,讓寶寶漸漸的嚐試,一、兩匙慢慢的餵食。

寶寶喝果汁,有訣竅

部分果汁,如蘋果、水蜜桃、水梨汁,因含較多難吸收的三梨醇和果糖,易造成小於六個月大的嬰兒腹瀉、腹脹等腸胃不適問題,對於6個月大以上的寶寶也憂有糖分攝取過多而影響正餐攝取量的問題,所以還是建議寶寶6個月之後再開始喝果汁會比較妥當,且給6個月之後的寶寶喝果汁也是有訣竅的。

林營養師表示,如是家庭自製果汁與冷開水的比例為1:3或1:4(也就是1c.c.的果汁,加入3~4c.c.的冷開水),市售果汁則需選擇經過加熱消毒處理的100%純果汁,且原則上一天不超過180c.c.的果汁為宜。

小塊水果,讓寶寶練習咀嚼能力

等到寶寶大約九個月、慢慢有咀嚼能力的時候,便可以漸進式的提供質地軟爛的固體、塊狀的水果。基本上,一些太硬的水果如芭樂(可挑選軟爛的芭樂)等,便不建議給寶寶吃。特別是有籽、果仁的水果,給寶寶吃之前,照顧者記得一定要先將籽、果仁剔除乾淨,避免造成寶寶哽咽窒息。

攝影/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

分享

寶寶吃水果,要注意什麼?

酸味水果,稀釋後再吃

雖然任何的水果都可以讓寶寶少量、漸進式的嚐試,不過由於寶寶天生對甘甜味的食物比較喜歡,對酸苦的食物較為排斥。

林鈺珊營養師表示,相較於蔬菜,寶寶對水果的接受度比較高,但是也要注意孩子對於「味道較重」、「刺激性高」、「酸」的水果會比較排斥。因此,如果一些味道較重、或是酸味的水果可以稀釋之後再給寶寶吃,減少寶寶對水果的排斥,避免養成挑食的習慣。

不可把水果當正餐

雖然水果的營養價值多,但也不宜攝取過量。林鈺珊營養師指出,寶寶的營養來源來自於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,千萬不能因為寶寶覺得水果甜甜的喜歡吃,就讓他多吃,進而影響其他熱量營養素的攝取。嬰兒時期的水果攝取量約0.5~1份(成人半個~1個拳頭大小),一歲以上漸漸增加,一天不超過2份為佳。

吃水果的好時機

雖然嬰兒吃水果不用安排在固定的時段,只要一天總攝取量不要超過0.5份~1份即可。不過由於水果含糖高,林鈺珊營養師建議不妨將水果當成餐與餐中間的點心給寶寶吃,或是在餐後給寶寶吃,才不會影響正餐的進食量。

水果吃太多,皮膚會變黃?

有些水果含有β-胡蘿蔔素,攝取過多會讓皮膚變黃,例如木瓜等,吃多會造成色素沉積、特別是手掌處會變黃,而讓許多家長避免讓寶寶食用此類水果。林鈺珊營養師指出,如果不是攝取過多,不要擔心皮膚變黃,此外,只要暫停吃這類的食物,皮膚色澤就會慢慢恢復了。

未滿一歲,寶寶不可以喝鮮奶

除了新鮮水果、果汁外,許多人都喜歡來一杯爽口的木瓜牛奶、香蕉牛奶等增加水果的風味,不過提醒各位家長,未滿一歲的寶寶,記得不要讓寶寶喝鮮奶喔。

吃完水果後記得漱口

最後,林鈺珊營養師提醒,由於水果含糖量高,不論大人或是小孩,在吃完水果後,都要記得漱口,避免齟齒的發生喔!

林鈺珊

學歷:輔仁大學食品營養系營養組

現職: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營養師

【更多內容請見2015年03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

榮獲新聞局雜誌出版金鼎獎,是新婚夫婦、準父母必讀,兼具實用性、權威性、知識性的婦幼專業雜誌,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,孕育健康,醫學新知、家庭保健及育嬰技巧等,應有盡有。 針對胎兒、孕婦保健常識等,各種孕婦所關心的主題,在每一期雜誌中都會作深入的探討。
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
沈玉琳:得之不易更加珍惜
2015-03-13 10:38

沈玉琳:得之不易更加珍惜

2015-03-13 18:38:44

【採訪撰文/吳慧敏;梳化/萬紫雲;造型/Alisa Lee;服裝提供/H&M、Amenpapa、UNIQLO;攝影/鯊魚影像工作室】

芽芽懷孕,高興到擁抱婦產科醫師

素有「整人天王」的沈玉琳,為了確定芽芽是否有懷孕,和多數人一樣,家中必備驗孕棒,卻也曾經栽在錯誤使用驗孕棒而空歡喜一場。回想那天,沈玉琳將有兩條線的驗孕棒照片寄給醫師看,就在醫師連聲祝賀時,芽芽說:「驗孕棒才放兩個小時就有兩條線了」,醫師這才說:「(驗孕棒)放兩個小時沒有懷孕,基本上超過五分鐘就不太準了。」

之後,家中的驗孕棒備有數十支,每次驗孕都讓沈玉琳兢兢業業,即便看到驗孕棒上露出兩條線,依然忐忑不安,直到去了醫院進行超音波檢查、聽到寶寶的心跳聲音時,才終於確定芽芽懷孕了。

那一刻,沈玉琳第一時間抱住的不是芽芽,而是婦產科醫師。他笑說:「抱住老婆是電視上演得,那是戲劇情節,事實上,老婆躺在床上(照超音波)我根本沒有辦法抱她,所以我就抱住醫師,接著我馬上轉身,兩行清淚淌淌而流,因為我不要讓醫師看到我有脆弱的一面。」

芽芽懷孕後,沈玉琳少了新衣服穿

拍攝封面人物的現場,懷孕七個多月的芽芽,仍是沈玉琳身邊的經紀人兼首席助理,無論是服裝搭配、頭髮打點等,逐一和造型師確認細節,挺著大肚子的芽芽甚至彎下腰整理沈玉琳的褲腳,完美呈現沈玉琳的最佳狀態。

其實,多年替沈玉琳打造穿衣風格的芽芽,也是讓沈玉琳越來越潮的幕後推手,沈玉琳說:「我每天早上起床時,從頭到腳的衣服就已經放在床邊了,即便有的衣服太誇張我也不能拒絕,哈哈哈……」他自認越活越年輕的心得是,「我想是穿著的問題吧!」

不過芽芽自從懷孕後,多數時間都待在家中休息,一段時日,沈玉琳就收到旁人反映:「你最近的衣服比較少變化?」原因在於芽芽在懷孕初期無法出門替他治裝,「不過現在我的衣服又多起來,因為她(芽芽)又恢復到五分埔逛街買衣服的日子了。」

懷孕迄今,芽芽沒有水腫的問題,身材嬌小、體態依舊纖細的她,靠的就是懷孕中期後的逛街、走路、替沈玉琳治裝的活動,「我覺得多走路反而不會水腫,我每天就是去逛街。」而白天的逛街散步也讓芽芽心情大好。問沈玉琳收工之後夫妻倆會來場飯後散步的活動嗎?「我通常錄影結束,回家後就倒在沙發上沉沉的睡著……」

孕婦口味改變,沈玉琳忙翻天

沈玉琳對芽芽的呵護,多半展現在餐點的張羅,倒不是沈玉琳親自下廚,而是他得隨時接收孕婦獨特的飲食指令。

芽芽在懷孕初期,和多數人一樣出現孕吐不適及口味改變,沈玉琳為了照顧味覺特別敏感的芽芽,幾乎成了覓食達人。

談到芽芽孕期口味的改變,或許讓沈玉琳的印象太深刻,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了,兩人還有一次專程到深坑吃碳烤臭豆腐,只為了解芽芽半夜想吃臭豆腐的癮。拍攝中場休息時,芽芽一看到好友潘若迪前來探班所準備的食物,也是二話不說當場嗑了起來,自嘲是個餓不得的孕婦。

攝影/鯊魚影像工作室

分享

好哥們兒,潘若迪來探班!

潘若迪拎著食物出現在拍攝現場,說自己像是沈玉琳的菲傭,雖然他笑說:「我不是來探沈玉琳,我是來探芽芽。」但潘若迪和沈玉琳你一言我一語的抬槓,著實炒熱現場氣氛。中場休息時,還不忘把握時間教沈玉琳跳〈小蘋果〉的舞步。而即將在四月有新書上市的潘若迪,沈玉琳也立即用行動挺兄弟,馬上預購一百本。

女兒帶財,通告主持接著來

自從芽芽懷孕後,沈玉琳連連驚呼女兒真的帶財,代言也跟著變多,「有一些想不到的代言,像是線上麻將遊戲,但是他並不會打麻將。」芽芽說。

沈玉琳也蟬聯三年電視節目《康熙來了》「通告王」,讓他直呼,「小孩帶財真的很神奇,本來我的通告就很多,但是多上加多,光尾牙就接了十八場,很多藝人都說經濟不景氣接不到場子,可是我覺得我接過頭了,像是校園演唱會、演講,在短短三個月之內,也接了二十場的演唱、主持,我跟乃哥(徐乃麟)也新開九點帶狀節目《財神向錢衝》,真的是『向錢衝』。」

當我們聊到現在這麼忙碌,難道不怕以後沒有時間陪伴女兒?沈玉琳當然也在考慮是否要試著減少通告,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。

而身旁的好友們則是請他倆快點找保母,但芽芽堅持自己照顧女兒,一方面也不習慣家中另有其他人,沈玉琳說:「下班回家後,脫了衣服要躺、要坐都比較自在,家裡面有陌生人,雖然陌生人也會熟,但總不是自己的老婆。」加上沈玉琳自認有「冷場恐慌症」,「總覺得有人在要跟他聊些什麼,可是下班了還要去聊些什麼,也是一種工作。」

做好準備,迎接一家「四口」生活

節目上力求發想點子、努力搞笑的沈玉琳,本著摩羯座的務實個性,加上同是土象星座的金牛芽芽,倆人私下就孩子的教養問題早已討論多次。

雖然沈玉琳覺得自己會是主導的角色,但朋友們都說芽芽會扮黑臉、沈玉琳則是白臉,沈玉琳想了想說:「我覺得女兒也不錯,如果是兒子,爸爸的要求就會比較高,關係也會緊張,很多兒子在成長的過程難免跟爸爸鬧得不愉快,但是爸爸也不是不愛他,就是愛之深責之切。如果是女兒就會比較輕鬆,基本上我會依照孩子的興趣發展,她開心、快快樂樂就好。」

沈玉琳還拿家中的貴賓狗舉例,「就像養狗一樣,雖然狗都是芽芽在餵,但是我都是負責跟狗玩,所以狗比較喜歡我,哈哈哈。」

而這隻貴賓狗也從沈玉琳和芽芽結婚後養到今,自從芽芽懷孕後,小狗似乎察覺到芽芽肚子裡有小生命,不斷舔她的肚子(以前狗不會舔人肚子),沈玉琳和芽芽有回還做了個實驗同時掀開衣服露出肚子,結果小狗似乎對沈玉琳的肚子不感興趣,讓他們又意外又驚喜。

沈玉琳和芽芽不擔心小孩與小狗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,反而擔憂小狗醋勁大發,畢竟小狗曾經咬過友人的嬰兒,並露出厭惡的神情。為此,他們也特地請教專家,「寶寶回家前先將小狗支開,之後再讓小狗回家,讓牠覺得寶寶本來就在家裡,而不是突然出現的。」

Dad to be 搞笑之餘,預習當新手爸爸

沈玉琳早替女兒娶了個英文名字Christine(克莉絲汀),就像是華人有姓名學,沈玉琳發現叫珍妮佛的個性比較外向、瑪莉一般較保守,而克莉絲汀很多都是美女,但沈玉琳笑說:「我沒有料到當我跟黑人(陳建州)說得時候,黑人說『不要好不好』,原來范范(范瑋琪)的英文名字也叫克莉絲汀,那正好。

結果過了兩天,黑人告訴我說因為撞名,所以范范改英文名字叫珍妮佛,我說『太巧了,我早上才剛幫我女兒改名叫珍妮佛』,讓黑人哭笑不得,哈哈哈哈哈。」

無論是電視圈、媒體圈都喜歡追問「如果寶寶出生後像沈玉琳該如何是好?」,沈玉琳嘴巴上說他希望女兒像芽芽,不過日前網路上瘋傳沈玉琳少年時代的照片,其青澀的模樣貌似藝人彭于晏,讓他有「嘉義彭于晏」的稱號,沈玉琳笑說:「其實我本來就不太擔心,那是因為上節目大家插科打諢。」

不管是搞笑也好、認真也罷,拍攝訪談間的沈玉琳偶爾講出一番道理,就像他聊天時說「真真假假、假假真真,這就是人生」,這句話或許也是數十年來縱橫電視圈,從幕後到幕前觀察的心得。當下,唯一確定的是,他真的在預習如何當個新手爸爸。

【更多內容請見2015年03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

榮獲新聞局雜誌出版金鼎獎,是新婚夫婦、準父母必讀,兼具實用性、權威性、知識性的婦幼專業雜誌,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,孕育健康,醫學新知、家庭保健及育嬰技巧等,應有盡有。 針對胎兒、孕婦保健常識等,各種孕婦所關心的主題,在每一期雜誌中都會作深入的探討。
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
1px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or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